Search


另一份心情
文/柯雅齡

在過去的經驗中,只要家長一進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另一份心情
文/柯雅齡

在過去的經驗中,只要家長一進入治療室,就會滔滔不絕的詢問家長,孩子的整體表現、能力狀況,並直接給予家長教養建議及策略。然而今天剛好有機會帶著班上孩子去醫院做語言評估,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晤談後,便問語言治療師:「那應該怎麼辦?」「如何協助孩子的語言發展?」…。治療師告訴我如果覺得有需要,下一次可以再排一次時間,做更進一步的晤談及建議。當時我愣了一下,便在主動提出能否請治療師就今天所看見及所晤談的部分,能夠給我一些建議及回饋。當然治療師就他專業的部分還是有他的堅持。

事後回想,自己在面對家長時,我們一直想要去收集相關的個案資料,不管用問卷、訪談、遊戲、直接評估的方式來了解個案的狀況,然而了解之後呢?我們能給家長什麼?說真的,家長在經過一連串的疲勞轟炸之後,想要的真的不多,想要的絕不是,那些看不懂的測驗數據及無情的診斷,要的不過是,聽到一個具體的建議,告訴家長現在要怎麼辦?怎麼幫助孩子成長?雖然當時我的角色只是一個老師,我就急著想要在治療師身上找到答案?想要知道該如何協助孩子?對於孩子有實質上的建議。更何況是家長,一時的頓悟,突然覺得過去常常希望家長給我們這群治療師、老師時間,但又有誰可以給這些孩子時間?我們常常自以為是、老神在在的提供家長建議時,誰又能體諒遲緩兒家長正像隻無頭蒼蠅四處亂竄的無奈及辛酸呢?

誠如最近一位家長告訴我的,她要的不多,不祈求治療師、老師的經驗多豐富、多有名氣,只要真心的接納我們孩子,真心的想要了解孩子的需求,那就夠了!真的真的不要讓我們的家長,在徬徨無助時,握不住任何一塊浮木,甚至在將其推進黑暗的無底深淵中,僅祈求一道曙光、一個希望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喜歡在這兒寫著、聊著、分享著, 這些年,我與遲緩兒的互動經驗; 這些年,我與遲緩兒家庭的故事點滴。 小編:柯雅齡(yaya老師)
View all posts